《公路隧道》由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中國公路學會隧道工程分會主辦。
《公路隧道》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說明:該雜志未出現在最新新聞出版總署目錄內,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
重要說明:發表之家是一家注冊資本金500萬、員工人數超150人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公司已合法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等相關牌照,依法從事期刊訂閱和學術增值服務。本站提供機打全額增值稅專用、普通發票,支付成功后可單獨寄出,本站不是公路隧道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
1.《公路隧道》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公路隧道》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公路隧道》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作者:劉誠; 丁文其; 談識; 馮宗朝; 郭洪雨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野豬山隧道右線出口科研段,屬于淺埋軟弱圍巖隧道進洞按照軟弱圍巖變形控制工法進行施工。本文通過現場監測,在拱頂沉降、地表沉降實測數據的基礎上,分析研究了軟弱圍巖變形控制工法下圍巖變形特征,包括拱頂沉降與時間、開挖關系,地表沉降橫向分布規律及縱向分布規律,得到了寧波象山地區采用隨機介質理論法預測地表變形的相關參數、軟弱圍巖變形控制工法下掌子面空間約束效應影響范圍及掌子面前方圍巖位移釋放率,研究結論可望為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導。
姜路嶺隧道是青海共玉高速公路上具有代表性的大變形隧道。該隧道在施工過程中發生過若干次大變形,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現場施工曾一度處于停滯狀態。在大變形施工處治的過程中,監控量測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現場地質觀察、拱頂下沉、周邊收斂等量測,依據及時有效的監測數據,及時反饋到施工現場中。處治時綜合運用了換拱、增設臨時鋼支撐、加強支護參數、增大預留變形量等技術,結合監控量測數據反饋治理效果,順利通過大變形段。
本文以連拱隧道為研究對象,基于Von Mises屈服準則,對連拱隧道靜應力分布及靜態位移進行了結構分析。根據連拱隧道靜應力和靜態位移分布特征,確定連拱隧道橫斷面傳感器關鍵布設位置,最后提出了隧道監測系統關鍵監測點的辨識方法。
作者:趙文軻; 秦峰; 衛軼科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全站儀非接觸隧道變形量測方法是一種快速、及時和有效的監控量測方法,它可用于隧道施工圍巖變形監測。本文介紹了這種方法在老營莊濕陷性黃土隧道的監控量測應用。針對濕陷性黃土開挖后變形大,變形快的特點,采用全站儀量測可快速監測,對現場施工干擾小,結果可直接指導隧道現場施工,及時服務現場動態施工。
作者:曾慶有; 汪應親; 鄧國平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遠程實時監測新技術在每個監測斷面布置可自帶無線模塊的激光位移傳感器,傳感器自帶無線發射模塊,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自行組建成一個無線測量網絡。由測試主機協調測量系統中各傳感器進行測量,并將數據保存在測試主機的同時將數據通過移動網絡發送到遠程服務器,全球任何有網絡的地方即可訪問這些測量數據,實現遠程無線實時的監控量測。新技術系統這些優良特性使得其在既有隧道的變形監測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優勢。
作者:覃小偉; 張孟偉; 張朋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在地下巷道超前地質預測預報中,由于巷道內可供利用的空間有限,且巷道前方隱伏構造復雜異常,采用單一傳統的方法,在準確性和精確度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難以滿足安全生產的要求。本文利用地震反射法中負速度概念與直流電阻法中點電源球殼效應,介紹震-電聯合超前探測技術的原理及解釋方法,并通過某煤礦21煤試采區回風巷超前探測結果與開挖揭露地質情況對比驗證,說明該技術能有效預測預報了掌子面前方100m以內地質界面及其之間煤層厚度變化、巖性變化、富水程度等,消除了單一傳統探測方法的多解性,為安全生產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作者:鐘世航; 孫宏志; 王榮; 王澤峰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陸地聲納法—'陸上極小震-檢距超寬頻帶彈性波發射單點連續剖面法',是為隧道施工地質預報難題而設計發明的,20年來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在地質預報中能夠現場實測波速,并能給出預報斷層的走向和傾角;能夠探查出單個中小溶洞的位置并給出投影直徑大小;能夠探查出暗河的前壁和后壁;探查交叉裂隙交叉點的空洞來判斷出水點;根據縱波、橫波對比直接探查地下水和涌水、涌泥源。在陸地聲納的預報成果展示上,實現了用三維立體展示地質預報的各項隱患。
作者:高真平; 李庶林; 黃波; 胡靜云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針對北武夷山隧道大埋深、大跨度、多頭掘進匯合處的高地應力以及可能誘發的巖爆災害等問題,采用全數字型多通道微震監測技術開展監測和預警研究。提出了結合微震事件率倍比、微震能量倍比與微震定位事件簇群密度三個參數的綜合預警方法,首次將微震事件率倍比與微震能量倍比兩個微震參數應用于鐵路隧道巖爆動力破壞監測預警中,首次根據各微震參數的理論意義與專家經驗提出不同參數在巖爆發生概率中的權重值,把各參數的預警指標與隧道埋深和圍巖分級聯系起來,制定了基于多微震參數的巖爆發生概率的綜合定量評分體系。該研究在實際監測應用中多次對巖爆進行了有效的監測預警,對安全施工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高密度電法作為一種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近年來被廣泛應用與工程勘察中。勘察成果多以二維斷面圖的形式提交,信息不夠全面,現有三維技術又多以二維數據組合成的組合三維及測網形式的真三維。本文以某一段穿越巖溶發育區的高速公路為例,通過不同測線布置方式,獲取二維和三維數據,基于反演后的二維數據組合成三維數據體,同時將采集的三維數據體直接反演,通過三維可視化軟件成圖,與實際鉆探資料進行對比。
本文以包茂高速公路桃花源隧道火災為工程依托,采用超聲檢測法對隧道火災后襯砌混凝土損傷層厚度進行測試與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桃花源隧道火災及其影響段非剝落部位二次襯砌混凝土損傷層厚度小于6cm,拱部混凝土損傷層厚度較邊墻要大,火災段損傷層厚度大于火災影響段,損傷層厚度分布規律與火災分布規律基本一致。
作者:李明; 幸垚; 劉農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對青海省某隧道工程主體工程進行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基于隧道工程分段風險評估、查表法和專家調查法,闡述了對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和程序,并通過風險分析、風險等級劃分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及監控動態化管理措施,提高工程建設和運行的安全性。
作者:劉文峰; 孔禹; 蔣豐軍 期刊:《公路隧道》 2016年第03期
正在江西建設的安定高速公路沿線包含55座橋梁、2條隧道和100多個邊坡,總長度51.595km。對于這樣龐大而復雜的高速公路結構群,單一橋梁、隧道、邊坡健康監測系統之間缺乏溝通與整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無法為整體安全管理提供方便。安定高速公路結構群健康監測平臺以沿線橋梁、隧道、邊坡結構群為對象,應用現代傳感、網絡通信、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結合現代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基于強大的安心云軟件,實現整條高速公路結構群在云平臺上實時在線顯示安全狀態,是一種全新的區域性平臺管理模式。
公路隧道雜志審稿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一個月多一點,而且專家提的意見比較中肯,只要不是太差的文章都會退修,收到退修稿件就基本不用擔心了,根據意見進行修改的文章幾乎都可以錄用。不錯的雜志,必須好評!
審稿老師的話水平還是比較高的,畢竟影響因子是受以前影響。公路隧道雜志最近幾年文風是改變很大。大概20天給出錄用通知及修改意見,兩月內見刊,比起之前投完稿就石沉大海的雜志,這個雜志好太多了!
記錄下整個流程:7月3日郵箱投稿公路隧道雜志,7月28日接到責編老師退修電話,給了十分詳細的意見。直至8月中旬,先后幾次返修后定稿。這篇文章導師一作,本人二作,正是這種公平公正用稿的刊物以及無私敬業的編輯的存在,才使我這種野路子的小白保有堅持寫文章發文章的動力。感恩!
公路隧道雜志的審稿流程清晰,專家審稿及時。感覺雜志審稿速度還是挺快的,編輯部的工作效率也很高,發郵件聯系很快就會回復。專家審稿意見比較中肯,外審專家的水平較高,對文章的不足之處一針見血的提出,不愧是一個好的雜志!
直接投稿,編輯老師很好,期刊投過去一星期就送外審了。編輯老師人很好,總共歷時一個月,小修錄用,付編輯負責此稿,認真負責。效率極高。編輯態度好,負責任,審稿快(只用了26天),對于我這樣求文章畢業的小碩來說太好了!編輯好認真,指出了好多問題,感覺學到了好多新技能~~~
公路隧道這個雜志的編輯真的很負責,修改意見特別詳細,不耐其煩的給你說怎么修改,特別仔細,逗號,黑斜體白斜體,都給你指出來,我的是退修,修改后就給錄用通知了,這個雜志真的很給力。
這期刊時間點那叫一個卡的準,說一個月,就真的直到一個月才給你消息,時間一定要算好,好在是被錄用了,投稿后修回,很快開始校稿,編輯態度很好,錄用后見刊非常快,推薦!
從審稿意見來說,期刊對論文還是比較慎重的!改了兩次,要注重闡述時突出重點或者說創新點。期刊給人感覺還行,審稿速度還可以,編輯態度也很好。可惜不是核心!
整個過程下來不到一個月,中途修改了一次,審稿老師修改意見很是中肯,有實用價值,應該是個內行!我就按著要求簡單改了改。相對來說挺好中,只要有創新點就行。希望《公路隧道》越辦越好。有機會再次投稿!
編輯老師打電話詢問由于過去時間有點久了,有否令投他刊,告知編輯沒有之后,很快就刊登出來了,未做修改。編輯老師的態度非常好,有稿子還會繼續投給他們。
對于畢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第一次投稿兩個審稿人,一個審稿人意見非常積極,另一個審稿人說和之前做的工作重復,然后編輯給拒了。然后換了一個思路補了點實驗重新投稿。總共一個月的時間錄用,編輯處理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10月19日投的,中間修了兩次,都挺快的,主要就是些小錯誤,自己粗心了,11月16日就接受了,只是刊出的時間比較慢,總體來說《公路隧道》期刊還不錯吧,值得投稿。
9月份收到修改通知,還好專家提的都是些可回答的問題。在修改期限最后一天提交修改稿和修改說明。過半個月返回狀態,還是修改。可看審稿意見明明是證明肯定的意見,不需要修改。電話咨詢后,告知基本沒問題,按照要求修改格式后就沒什么問題了。
初審退修,按照編輯的意見修改,通過后進入二審,二審編輯又提出兩個問題,繼續修改,修改后送外審,但其中一個的意思是語言表達不夠簡練,估計是字數超出了還是我的語言表述真的不夠簡練。整個流程都是匿名的,審稿效率非常高,是一本難得的公平的期刊。
審稿有兩個人,一個人審完了另一個再審,審稿速度還可以,但是在網站上看不到審稿人的意見。最后錄用給了6條建議,意見也比較中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好的。
《公路隧道》在交通建設類期刊里速度算快的了。并且接觸的幾個編輯很友好。經驗的話,就是投稿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期刊的模板把格式修改好,圖要做漂亮,分析部分要嚴謹。值得推薦的期刊!
該刊最兩年來影響較大提升,文章質量不斷提高。審稿速度很快,周期也較短。專家會給出很詳細的修改意見。因此,該刊值得一投。PS:編輯態度很好,十分負責。
總的來說,遇到一個負責的編輯會很快很快,我同學投了兩篇,修改內容少。一篇比我快,一篇比我慢,這就是編輯的辦事效率了。自己努把力積極點很好投中的。排除自己耽誤的時間,前后大概一個月的時間。
總體來說,文章有創新,邏輯完善就可以接受~《公路隧道》是交通領域里不錯的一個期刊,值得一投,審稿速度個人感覺不錯,編輯服務態度好~建議大家投稿前認真閱讀投稿須知和模版,盡可能完善自己的稿件,提升競爭力~
第一次評論該期刊,《公路隧道》審理的確很快,專家所提意見也十分中肯,編輯態度極其友好,狀態更新十分快,周末也會處理稿件。也希望評論時大家可以發一下自己的審稿流程,既是對投稿的一種自我紀念,也可以讓進來參考的投稿人通過大家的流程了解稿件的審稿情況。最后希望大家期刊百發百中,碩果累累!!
《公路隧道》學術水平高,編輯工作標準規范,出版周期短,紙張印刷精美,裝訂質量上乘,深受廣大作者和讀者歡迎。
雖然現在投了,但還沒被錄用,一直在等,現在審稿狀態編輯再退修,不知道結果怎么樣,希望可以被錄用,感恩。如果有結果,還會來點評,編輯是非常認真的,不管結果怎樣,感謝。
總的來說,《公路隧道》較容易中,只要有點創新就可以,但該刊出刊挺慢的。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 文獻綜述 簡報 專題研究
今年2.23號投稿,3.2號返回修改意見,3.3號修回一稿,15號返回二稿意見,22號通知錄用,審稿速度較快,編輯很嚴謹,二稿意見提出了很多文字細節問題《公路隧道》很不錯,建議投稿。
初審很快,第二天就初審了,然后就開始外審,好像中間換了一次外審專家,所以可能會慢點。然后就是退修,說是對全文進行進一步精煉,確保準確用語。編輯姓蔣,雖然沒有直接聯系過,但是速率很快,非常感謝。
感覺文章有那么一點新意就可以投上,速度也還好,如果你著急的話,還可以加急。雖然是省級的,但我看文章還行。從我個人投稿經驗看,各方面還是挺好的。
挺不錯的雜志,審稿速度很快,審稿人意見很專業很犀利。12月底投的,期間修改了兩次,1月已經完全接受。經驗的話,就是投稿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雜志社的模板把格式修改好,分析部分要嚴謹。
從投稿到接受歷時一個半月,審稿人給的意見很詳細也很中肯,修回后直接錄用。編輯也很熱情,比較負責。如果兩個專家里面有一個退稿,編輯部作退稿處理。
公路隧道雜志的初審復審很快,加起來也就一個多月,復審回來修改后半個多月出來結果,基本可以錄用,但見刊還得很長時間。初審復審專家給的意見都很詳細且嚴謹,很不錯。
至今投了四次,都錄用了,總體感覺需要一定新穎性,有創新點,能解決實際問題,審稿速度大概在1個半-2個月左右返回意見,接收后大概2個月會有清樣稿出來,然后3個月左右會見刊出版,稿費每篇也不貴。
11月份投的公路隧道,超贊速度啊!11月22投出,28號就給外審的小修通知了!12月3號把修改稿傳上去(自己有事磨嘰幾天),12月17主編修改意見 再傳了修改稿,等到了12月29號就給錄用通知了。、
對這個雜志相當無語,星期二下午投稿,二個小時之后發信給的文章編號,星期五上午詢問結果,直接遭拒。,都不知道有沒有看稿子,特意問星期二的投稿結果出來了沒有,說的是都出來了,崩潰,不知道是怎么審稿的,真快啊。
公路隧道專家審了將近兩個月,給了拒稿意見,還是比較專業的。對本人論文的后需修改都提出了寶貴意見,繼續努力加強自身的論文寫作能力。
投過兩篇,第一篇暑假放假前投的,過了年回來學校就收到錄用通知,期間“主編終審”的狀態持續了一個星期;第二篇審稿時間稍微長點,是寒假回家前一個星期投的,開學后第二個周末收到的錄用通知,期間經歷了“選擇審稿人”-“指定審稿人”,未出現“主編終審”的狀態,可能系統更新不及時。總體來說審稿速度比我投的其他期刊要理想一些,審稿意見中肯,但見刊比較慢,版面費有點兒小貴...